伊夫·圣罗兰的传奇人生

好物百科 301

《伊夫·圣罗兰传》电影海报

伊夫·圣罗兰联展

2022年的巴黎总少不了提到这几位人物圣罗兰。首先是戏剧家莫里哀,为了纪念莫里哀诞辰400周年,法国各大剧院轮番上演其代表剧目,其中号称“莫里哀之家”的法兰西大剧院(La Comédie Française)陆续推出了《伪君子》《恨世者》《无病呻吟》等经典作品,每场几乎座无虚席。今年还是马塞尔·普鲁斯特逝世100周年。早在去年底,巴黎卡纳瓦莱博物馆(Musée Carnavalet)就拉开了特展的序幕,共展出280件和普鲁斯特相关的展品,包括照片、绘画、手稿、海报、家具等等,紧随其后,今年巴黎犹太艺术与历史博物馆(Musée d'Art et d'Histoire du Judaïsme)也举办了和作家相关的展览。

除此之外,2022年的巴黎一定也属于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全城六大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奥赛博物馆,毕加索博物馆以及伊夫·圣罗兰博物馆)联动,纪念圣罗兰第一场时装秀60周年圣罗兰。1962年1月29日,年仅26岁的伊夫·圣罗兰举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第一个系列时装秀。上述六家博物馆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巴黎的不同街区:伊夫·圣罗兰博物馆内的展品自然不用多说,蓬皮杜艺术中心、毕加索博物馆、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内部依稀可见诸多画家对圣罗兰的影响,还有卢浮宫阿波罗厅的金碧辉煌,奥赛博物馆时钟前的黑白交错,巴黎这座城市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回顾了伊夫·圣罗兰的创作历程,这场联展宛若一场精心设计的寻宝之旅,带领游客去探索这位天才般的时装设计师。

天赋异禀的圣罗兰

1936年8月1日,伊夫·圣罗兰在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出生圣罗兰。多年后,他回忆起奥兰时感叹道:奥兰,一个由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来自远方的商人组成的都市,一个沐浴在北非静谧的阳光下绽放着缤纷色彩的城市。或许早在那时,色彩这个元素就已经在圣罗兰身体内扎根萌芽。

学生时期,腼腆害羞的圣罗兰热爱文学,也常常翻阅母亲买来的时装杂志圣罗兰。他写过诗歌,还绘制了缪塞的《玛丽安的随想曲》(Les Caprices de Marianne)以及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的插图。年纪轻轻的圣罗兰对时装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当时设计的服装草图已经展现出他惊人的天赋。1953年,17岁的圣罗兰参加了国际羊毛秘书处的比赛,获得了礼服类第三名。1954年9月,伊夫·圣罗兰搬到巴黎,开始了时装的学习生涯。同年 11月,他再次参加了比赛,并凭借黑色绉绸鸡尾酒裙获得了礼服类第一名。

克里斯汀·迪奥正是比赛的评委之一圣罗兰。1955年6月20日,迪奥邀请圣罗兰和自己一起工作。圣罗兰为迪奥设计的第一条裙子被理查德·艾夫登拍成了著名的照片《多维玛与大象》。1957年10月24日,迪奥先生去世,圣罗兰成为迪奥的接班人,要知道,当时的圣罗兰才不过21岁。随后,由于入伍、住院等原因,圣罗兰离开了迪奥,和同伴皮埃尔·贝尔热(Pierre Bergé)创办了自己的时装公司,正式启用YSL这个名字。也就是1962年1月29日,在斯彭蒂尼街30号,圣罗兰举办了第一场时装秀,时尚界人士纷纷赶来见证这位“时尚小王子”的回归。

伊夫·圣罗兰与绘画

圣罗兰曾说过:“我痴迷于绘画,因而我从绘画中汲取创作灵感也是再自然不过了圣罗兰。” 自1965年起,他开始将现代艺术用在服装设计中,同年秋冬系列的灵感就来自于荷兰画家蒙德里安,这也是时装界第一次从艺术作品中汲取灵感。当时蒙德里安的作品并不被法国大众所熟知,在这场致敬蒙德里安的时装秀发布后的4年,也就是1969年,橘园美术馆才组织了一场蒙德里安回顾展,这位长期以来被法国艺术界忽视的画家终于得到了公正的对待。1975年,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即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购了蒙德里安的作品《红、蓝、白的构成II》,当时距离圣罗兰的时装秀发布会已经过去差不多10年了。某种程度上,这也表现出圣罗兰对现代艺术的独特的敏锐力。

1979年至1988年间,亨利·马蒂斯和巴勃罗·毕加索的作品出现在圣罗兰的设计中圣罗兰。1981年秋冬系列中有一件服装的灵感就是来自于马蒂斯的《罗马尼亚风格的衬衫》(La Blouse roumaine)。圣罗兰直言:“我很喜欢马蒂斯,特别是他平静的生活以及他对色彩持续不断的追求。我一直想设计这件衬衫。我很喜欢东欧的民间服饰。它们的剪裁非常简单,永远不会过时。”

至于毕加索就更不用说了,1992年,在被问及认为自己和哪位画家更靠近时,圣罗兰回答说:毕加索,一直都是圣罗兰。说起圣罗兰和毕加索的渊源,早在1917年和1919年,毕加索就为谢尔盖·达基列夫(Serge de Diaghilev)的俄罗斯芭蕾舞团设计服装,1979年,圣罗兰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举办的特展中发现了当年毕加索的服装设计,从中汲取灵感进行设计。不仅如此,毕加索和圣罗兰都热衷收藏,对非洲艺术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且圣罗兰还收藏了5件毕加索的作品。

除此之外,皮尔·波纳尔,劳尔·杜飞,索尼娅·德劳内,费尔南·莱热,乔治·巴拉克等画家都对圣罗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圣罗兰。圣罗兰离开时装界前的最后一场时装秀是2002年1月,地点选在了蓬皮杜艺术中心,仿佛也暗示了这些年他从未停止过在服装设计和现代艺术之间的探索。

对普鲁斯特的痴迷

学生时代的伊夫·圣罗兰阅读了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终其一生都为之深深着迷圣罗兰。当被问起最喜欢的作家是谁时,伊夫·圣罗兰脱口而出:普鲁斯特。1971年12月2日,罗斯柴尔德男爵和夫人在巴黎郊区的费里耶尔城堡(château de Ferrières)举办了一场化装舞会,以纪念普鲁斯特诞辰100周年。圣罗兰以普鲁斯特所处的美好年代为灵感,为男爵夫人玛丽-海伦·德·罗斯柴尔德、南·坎普纳、简·柏金、海伦·罗莎等社会名流设计了服饰。

联展海报

圣罗兰和普鲁斯特的关联还远不止于此圣罗兰。据其同伴贝尔热所说,1966年以来,他们都是在马拉喀什度过夏天,由于厌倦了炎热的天气,他们开始在特鲁维尔附近找房子。1983年,二人买下了位于滨海伯内尔维尔的加百利城堡(château de Gabriel),据称可能就是在这里普鲁斯特遇见了法国出版家加斯东·伽利玛。圣罗兰和皮尔热把城堡的设计工作交给朋友雅克·格朗日(Jacques Grange),根据圣罗兰的要求,每个房间都按照《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一个人物来命名,比如伊夫·圣罗兰的房间是斯万,皮埃尔·贝尔热的房间是夏吕斯男爵,城堡宛若一个“普鲁斯特之家“。在1990年春夏系列中,圣罗兰向他所崇拜的人物致敬,其中包括普鲁斯特。2002年,圣罗兰宣布离开时装行业,他在告别演说时提到了两个人,一位是诗人兰波,另一位则是普鲁斯特。

圣罗兰说:“普鲁斯特对我来说是最伟大的文学家,他最常谈论女性,他的生活和我的很相像圣罗兰。”1966 年,圣罗兰开创设计了女性燕尾服套装(Le Smoking),将男装元素运用到女性服装里,这也是他一直感到自豪的设计之一:“我觉得我创造了一个现代女性的衣橱,我参与了我所在的时代的转变。我相信,时尚不仅是让女性看起来更美丽,还能给她们带来自信。我想让自己为女性服务。为她们的身体、她们的态度、她们的生活服务。我想在这场解放运动中陪伴她们。”圣罗兰通过着装解放了现代女性,诠释了他对“自由”的定义。同样敏感细腻,甚至带点“神经质”,普鲁斯特和圣罗兰分别以自己的方式,通过作品表达了对美学的个人理解。

给伊夫的信以及电影

2008年6月1日,伊夫·圣罗兰因脑癌去世,享年71岁圣罗兰。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为他举行了国葬。在圣罗兰的葬礼上,皮埃尔·贝尔热发表了讲话。之后的一年里,贝尔热用文字写下了他对圣罗兰的思念,并集结成书《给伊夫的信》(Lettres à Yves)。圣罗兰生前和贝尔热在7区巴比伦街的公寓里生活了很多年,那里摆满了他们近40年里共同的收藏成果,宛如一座小型私密的博物馆。圣罗兰去世后,贝尔热决定卖掉二人的全部收藏,除了他们的第一件藏品,一尊西非大鸟雕塑。共计733件杰作陈列在大皇宫里,3天内吸引了3万多名游客,这场拍卖也被称为“世纪拍卖”。在拍卖前的展览会上,贝尔热与每一件作品一一道别,正如贝尔热所言,这是他照顾它们的方式,为它们找到新的栖息地。2010年,纪录片《疯狂的爱》(L'amour fou)以拍卖作为开始,通过一件件艺术品追溯二人的生活轨迹。2014年1月和5月,两部圣罗兰传记电影先后上映,《伊夫圣罗兰传》(Yves Saint Laurent)和《圣罗兰传》(Saint Laurent),分别由皮埃尔·尼内(Pierre Niney)和加斯帕德·尤利尔(Gaspard Ulliel)饰演伊夫·圣罗兰。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圣罗兰。不同的导演以各自的方式呈现了圣罗兰这位天才的传奇一生,正如贝尔热在《给伊夫的信》最后写的那样:回忆他,每个人想起的都会是属于自己的伊夫。

如果你去看纪录片《伊夫·圣罗兰的手稿》(Les dessins d'Yves Saint Laurent,2017),你会发现早在1956年年纪轻轻的圣罗兰就创作了连环画《维莱恩·露露》(la Vilaine Lulu),故事围绕一个可爱又傲慢的小女孩露露展开圣罗兰。大约10年后,1967年,在弗朗索瓦·萨冈的建议下,这部连环画正式出版。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后曾表达过“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这样的话,但是圣罗兰明确强调,他不会说出“露露就是我”这样的话。然而,早在那时,尚未成名的圣罗兰已经在本子上画下了自己的一生,裹挟在巨大的孤独中的一生。幸好,贝尔热一直相伴左右,不离不弃。二人共同生活的50年,如同一个美轮美奂的梦。“你的死亡敲响了结束这一乐章的最后音符。……只剩下我一个人,而我的记忆就是我所有的行李。”贝尔热把圣罗兰的骨灰埋在了摩洛哥马拉喀什别墅的花园里。

就像贝尔热在《给伊夫的信》中写的那样:“艺术家的生命和别人的的生命不一样圣罗兰。他们会通过他们的作品陪伴我们。”伊夫·圣罗兰就是如此。在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巨幅壁画《电力女神》前,伊夫·圣罗兰设计的三件绸缎晚礼服传递出他对色彩的执着追求,奥赛博物馆时钟前的七件黑白礼服唤起了我们对遥远的美好年代的记忆,蓬皮杜艺术中心展示的宝丽来照片定格了逝去的时间……在圣罗兰的葬礼上,凯瑟琳·德纳芙(Catherine Deneuve)应贝尔热的要求,朗读了惠特曼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我在某处停下,只是等你”。今天,我们在作品前驻足,也只为你。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2年8月5日8版

微信编辑:吕漪萌

二审:丛子钰

三审:任晶晶

为圣罗兰你推荐

铁凝:文学最终是一件与人为善的事情

中国作协诞生记

范迪安:置身时代的“现场”就大有可为

徐则臣:《静静的顿河》圣罗兰,故事的力量 ( 视频)

霍艳X徐刚:我们的时代圣罗兰,他们的文学——关于新时代文艺批评的对话

关键词: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